旧版网站入口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关注 > 学院要闻
机器人学院2019年招生简章
发布日期:2019-05-17 字号:[ ] 信息来源:教学科研办公室

学院简介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明确指出,机器人成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李德毅指出:“培养懂得集成、管理机器人的人才,跨界渗透和跨界创新诞生的智能机器人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抓住时代机遇的一个亮点。”

机器人学院以服务北京创建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依托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传承融合发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科建设,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面向智能化高、精、尖产业培养符合国际化标准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创建国内一流、有影响力的城市型、应用型新工科学院。学院是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理事单位。

学院设立改革试验区,采取科学任务带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多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深度融合,全程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选拔兴趣爱好学生和发掘其机器人应用研发潜质,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实际工程能力,提高学生跨专业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行业竞争力,为毕业生后续就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明确的培养目标及定位:面向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智能装备、智能硬件、智能软件、智能控制、无人系统、智能化管理与设计、智能化机电产品等各领域,培养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符合国际化标准,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级应用型人才。

特色鲜明的专业设置:学院开设服务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精、尖产业发展及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五个本科专业。

雄厚的师资力量:学院汇聚优势师资力量,拥有一支由专任骨干教师及国内外高校、知名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北京市教委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担任学院院长。学院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 人;北京市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 个;北京市优秀教师2名;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2位。

先进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为依据,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贯彻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先进教学理念,坚持“科学任务带动”、“学生兴趣主导”“企业全程介入”的人才培养模式,夯实“学专融合”的学风建设平台,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的育人功能,努力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追求卓越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工程师。

完备的实践教学设施:学院建有北京市重点建设的现代制造工程技术中心和北京市工科综合实验中心分中心,下设39个实验室,使用面积近6000平方米,拥有完善的实验教学设备及设施,为教学和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流的校外实践基地:学院以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强调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办学特色,重视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与行业企业联系密切。学院现为中关村未来制造业产业技术国际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北京设计学会副会长单位, 北京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等理事单位,并借助学院在行业领域的影响力,成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学院与德国SIEMENS、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日本SMC 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地铁集团、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国内外一流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院与北京京城机电控股共建的产学合作基地获得了“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称号。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除满足学生校外实习、实践等教学需求外,还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持。近年来,学院多次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

不断提升的科研水平:学院拥有两个市级科研机构—北京市智能机械创新设计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北京市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房建成院士和戴琼海院士分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学院设有软件工程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平台—北京市智能机电创新中心,2 个与企业共建的高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学院以“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总体战略为指导,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导向,致力于智能无人驾驶、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化设计与制造、人因工程与系统改善以及制造信息云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学院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院所紧密合作,推动机器人研究发展和推荐优秀人才继续深造。

丰富的学生科技活动和国际交流:学院倡导学生兴趣主导,坚持“注重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和开放实验室为依托,不断提升学生科技活动水平。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突出,近年来在“挑战杯”、“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工业工程案例大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Honda 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智能车、北京市数学建模竞赛、北京市大学生物理竞赛等重大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型工程应用型人才。以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扩大国际交流。积极选派优秀学生到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以色列、韩国、印度、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9 所国际联盟校交流学习。学生可以申请参加“4+1”、“3+2”等合作办学项目,获得境外高校硕士学位。学院设立国外交换生项目,与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互派交换生,已接收从南非多所大学选拔的在校交换生100 多名,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培养后备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特色方面:学生可参加各种围绕机器人领域应用研究的科技项目,如学院打造20 辆“小旋风”系列专用智能车教学与科研研发团队实践创新平台,专用智能车(包括高尔夫球车、接驳车、巡逻车、消防车、送货车、情侣车等),通过设立开放课题,从一年级开始到四年级分别进行真刀真枪的科研实践训练,激发学生创新灵感,将专业实验与科研训练融为一体,缩短学习与应用之间的距离,达到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实践中提高,实现“学以致用、研以致用”。形成多专业交叉融合解决科学问题的教学改革创新思路。完成学业后,将优先推荐学生进入“智能车研究生科研实验班”和“智能服务机器人团队”进行进一步深造。2017 年学院联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获批英国皇家工程院牛顿基金资助项目“Talents Cultivation and Cooperation Oriented to Intelligent Vehicle Industrialization”, 研究与实践智能驾驶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开拓了国际化人才交流培养的新途径。

完善的奖贷学金和勤工助学制度:学院建立了以“扶持培育、奖励优秀、励志助学”为宗旨的评奖评优体系。开设“绿色通道”确保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建立“奖、助、贷、补、勤”一系列完善的助学措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保障。学院成立 “德毅机器人专项成长基金”,专门为机器人学院特困学生的资助、优秀学生的奖励、学生就业与创业、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等提供资金支持。秉承“助学、奖学、施教、助教、创新、创业”六位一体的运作理念,搭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项目扶持、产业资本对接三大平台,让机器人学院迸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生机。

高质量的就业和深受好评的毕业生:学院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性强,业务基本功扎实,踏实肯干,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在就业市场上供不应求。多年来,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 以上。

优越的地理位置:学院有工体北路校区和北四环两个校区,工体北路校区紧邻CBD 功能区域和繁华的东三环三里屯驻华使馆区,东临朝阳公园和团结湖公园,西接北京工人体育场和世贸天阶,北靠三里屯太古里(Village),南望国贸中心和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学院紧邻地铁10 号线和6 号线,周边有数十趟公交线路,交通极为便利。


    咨询电话:010-65917885(机器人学院)

    学院网址:http://jqr.buu.edu.cn

    咨询电话:010-64909390(机器人学院试验区)

    学院试验区网址:http://robotics.buu.edu.cn/

专业介绍

机械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什么是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机械系统的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维修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机械是机构和机器的总称。日常生活中,机械随处可见。自行车、汽车、高速列车、机床、机器人、飞机、坦克、宇宙飞船等等都属于机械范畴。这些设备当中不仅包含着机械本体,还有控制部分,包含硬件控制和软件控制。机械工程专业学习和研究范围不仅涉及机械设计、制造、电子、电气、自动化等传统技术,而且也涉及到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测试技术等等。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但针对各专业课程设置了相应的实验或实训环节,还和企业合作围绕机械创新设计、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和智能制造等方向开发了综合实践训练课程。

本专业培养优势在哪里?

机械工程专业所依托的学科是北京联合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北京市属高校中最早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工科专业之一,同时也是北京市特色专业,在全国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中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

本专业现有教师24人,其中博士(后)10人,在读博士3人;教授4人,副教授6人,高级实验师2人。拥有先进制造技术、测试技术、机器人创新、工业自动化等11个实验室。教师团队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实践课程“机械工程技术综合实践”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历年来,本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北京市物理竞赛等活动,多次取得了优异成绩。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依托省部级科研平台-北京市智能机械创新设计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或参与各类纵横向教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项。

本专业围绕机器人相关技术,以“人工智能+专业”为导向,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指导,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到机电、航天、信息通信、集成电路、光电、汽车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信息技术设备、智能化设备的设计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售前售后技术支持、营销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历年来就业率都在95%以上。毕业生也可报考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研究生。

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性产业。为国民经济、国家安全提供装备,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丰富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专业人才立足北京,面向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机电产品设计、制造、自动控制、智能化技术等方面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生产运行及技术支持与服务等方面工作。

 

软件工程(北京市一流建设专业)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什么是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管理、服务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有智能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软件的应用,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 。

专业介绍:

该专业是北京市一流建设专业,设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主体专业。专业深入践行机器人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提出的“科学任务带动人才培养,载体汇聚不同学科专业”的理念,面向轮式机器人、无人机及智能制造、大数据等领域应用开发,培养术德兼修、知行合一,掌握软件工程基础理论、智能软件专业知识及先进开发技术,具有较强的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外语熟练运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创业精神、良好职业道德,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高素质智能软件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成为卓越软件工程师、软件行业精英人才、创业“明星”。

专业设置软件工程校级实验班,为高考一本线招生,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全校相关专业的学生进校后可参加二次选拔进入软件工程校级实验班。学生在校期间可到多所境外大学及国内211院校进行交流学习。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逻辑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开发软件的工程。软件工程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方法,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算法。其中,计算机科学、数学用于构建模型与算法,工程科学用于制定规范、设计模式、评估成本及确定权衡,管理科学用于计划、资源、质量、成本等管理。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软件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基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python基础、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本专业还设置了围绕软件设计开发的各阶段实践训练课程等。

软件工程专业(实验班)主要课程:

机器人感知与实践;智能机器人导论(智能软件)、人工智能概论;离散数学;软件工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云计算;数据库系统、Python基础、软件系统分析设计与UML技术、智能交互技术、手持设备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机器学习、数据分析与处理、机器人与机器智能、机器人系统仿真、计算机视觉、多智能体协同、高等数学(Ⅲ)等,本专业还设置了围绕智能软件设计开发的各阶段实践训练课程。

本专业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理念为以科研任务带动人才培养,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英国皇家工程院牛顿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致力于培养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专业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由校内外和校企专兼职结合、软件工程一级硕士学科和软件工程专业一体化的科研教学团队构成,团队共4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李德毅、戴琼海),外籍IEEE Fellow 1名,教授/研究员11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6名,中级职称16名,其中专职教师共34名;教学方式方法上,专业注重实践教学,突出科学任务训练,每年暑假,软件工程专业学生都要到北汽摩、百科融创等企业进行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专业注重国际化办学,扩大学生视野,每年专业学生可到多所境外大学及国内211 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并和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大学签有协议,定期进行交换生访学、短期学习。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面向智能时代,软件工程专业立足北京,面向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毕业生就业面广泛,特别适于在大数据技术、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新兴领域及在智能制造业领域从事软件等技术开发、产品测试等工作,就业前景良好,近年来,软件工程专业就业率100%。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报考工科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并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近年来,全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科学和技术革命,正引发第四次产业变革。软件工程专业抓住全球向智能化时代转变的机遇,以《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中对智能软件人才的需要为切入点,结合学校“建设首都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适应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较强岗位适应能力的智能软件创新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更加注重以高精尖技术、社会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融合,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社会合作上更加注重用人单位的参与。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作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创新主体”,将承担起智能机器人和智能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职责,将为国家和京津冀智能产业带来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飞速提升贡献力量。

 

机器人工程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什么是机器人工程:

机器人工程是一个多领域交叉的前沿学科。它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机器人的智能感知、优化控制与系统设计、人机交互模式等学术问题。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前沿专业。它融合了机械工程、控制工程、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生物学等理论,对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智能器人和仿生机机器人等,进行设计、开发与研究。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机器人机构学、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控制工程、微机原理、算法语言、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在学习机器人相关基础理论后,高年级学生可根据能力倾向及兴趣,向以下三个方向分流,进行重点学习:

(1)  机器人结构设计及运动学和动力学规划;

(2)  机器人控制工程;

(3)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

本专业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在李德毅院士的指导下,机器人工程专业根据服务首都“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目标,致力于培养掌握机器人工程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机器人运用及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完整、基础扎实的综合型工科专业,涵盖面比较广,专业理论要求比较宽。为了适应这一特点,机器人工程专业推进新工科教学的理念,注重实践性教学,注重一专多能及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具有完整的知识储备,又具有独挡一面的专业技能,能够在科技不断进步的环境中,具有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按照工信部的发展规划,全国平均每年需要培养3万名以上的机器人应用人才,但目前每年仅1万余毕业生。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富创新的特点,还具有融合掌握多学科基础理论的优势。目前,从事机器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平均收入一般要远高于同期毕业的其他专业学生。

根据首都作为“科技创新中心”这一定位,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毕业生可在相关的高新技术公司从事技术研发工作,攻读研究生,或自主创业。

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机器人在生产、生活、医疗、国防等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机器人工程正是针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首都作为“科技创新中心”这一定位,应运而生的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将为改善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自动化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什么是自动化?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设备、过程(生产、管理过程)或系统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自动化专业的核心是检测与控制。应用智能检测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机器人等智能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控制网络系统的集成设计与开发。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航空、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电路原理、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现代传感器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控制技术及应用等。

本专业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自动化专业是北京联合大学骨干专业、优势专业,形成了“认知+基础、实验+综合、创新+应用”的循序渐进、能力为主,强化应用的教学体系,在2014年和2016年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教师团队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专业教师12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实验教师2人。另有中科院自动化所、航天一院、西门子公司和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的工程师任专业课程教师,师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

(3)重视校企合作。现有自动化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与钢铁侠科技有限公司、西门子公司、ABB公司、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孵高科产业孵化(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并有多种长期或短期的海外大学交流。

(4)学生竞赛硕果累累。已完成“启明星”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近50项;专业50%的学生参加全国及北京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物理竞赛、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等学科竞赛,连续5年获得国家级和华北赛区特等奖、一等奖。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近5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每年都有毕业生考取北航、北理、北邮等211、985高校的研究生,考研率达12%。毕业生可以面向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金融中心、国家电网、高科技公司、教育机构、交通运输等单位从事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监控与网络化控制、机器人智能产品等的设计、研发、系统集成、技术支持、运行维护和管理、商贸交易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出台,使与自动化相关的智能制造等行业迅速崛起。在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中,与自动化相关的有5个: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务业。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日益拓宽,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电子信息工程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什么是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雄厚的科研平台支撑,深入践行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提出的“科学任务带动人才培养,载体汇聚不同学科专业”的理念,面向轮式机器人、无人机及智能制造、大数据等领域应用开发旨在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传统电子行业以及新兴的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等应用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本专业学习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较高。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子测量技术;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EDA 技术应用;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无人汽车驾驶概论;无人驾驶原理与实践;汽车电子与总线技术;机器人与机器智能,车载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等。本专业还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一起设置了围绕智能电子技术设计开发的各阶段实践训练课程。

本专业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本专业是北京联合大学的资深专业,办学历史悠久,依托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试验区等国家、市级教学科研创新平台多年来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专业师资由校内外教师和校企专兼职结合。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和戴琼海院士分别担任机器人学院院长和信息服务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对本专业的建设进行全程指导。以本专业教师和同学为核心的“旋风智能车”团队在国内外无人驾驶领域具有较大知名度,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广阔和美好的就业前景。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立足北京,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毕业生具备非常强的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广泛,深受社会和企业认可。可在工程控制、汽车电子、通信电子、机器人控制等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应用测试、技术推广等工作。在雄厚的科研平台支撑下,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特别适于在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产品测试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报考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近年来,全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科学和技术革命,正引发第四次产业变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无人驾驶技术为其核心竞争力,抓住全球向智能化时代转变的机遇,以《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中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要为切入点,结合北京联合大学“建设北京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适应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较强岗位适应能力的智能创新型人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